由于今年的疫情影响,全球出现流动性危机,让许多本该在假期之间收敛资金的企业纷纷叫苦连连。而原本可以在过年期间赚得“盆满钵满”的航空业更是受到了重创。
据民航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航空业第一季度全行业累计亏损高达398.2亿元,其中,仅航空公司就亏损336.2亿元。
同时,我国2月民航运输总量同比下降了73.9%。其中客运总量仅834万人次,同比下降了85.5%。仅二月单月亏损就超过200亿元,创下了我国航空业单月亏损的最大记录。
而作为我国国内的第二大民营企业,海航集团更是首当其冲。在此次疫情下,不仅欠下7000亿的高额巨额债务,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起了。
要知道,在2019年,航海集团以6182亿的营业收入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的第二位,是仅次于华为公司的存在。
一家公司的没落,众多的失误都是催化剂,而此次疫情,正好是最后一剂催化剂。其实早在2018年,海航集团的危机,就已经出现了。
从2015年开始,海航疯狂扩张,在全球开启“买买买”模式,短短两年时间海航集团便“烧”掉了5600亿人民币,与之伴随的是,企业的资产规模迅速飙升,两年后,产业范围便包括7大产业,分别为航空、物流、金融、房产等等,同时还有11家上市公司。
那时的海航,可谓是风光无限,短短两年时间其市值就达到近万亿。然而,就在海航集团风光无限的时候。2017年,国家出台了“限制国内企业盲目对外投资”的政令,而这一政令的到来,也是打了海航集团个措手不及。
由于被列为涉足海外并购的大型民企的授信及风险名单之中,海航集团不得不从“买买买”模式转变为“卖卖卖”模式,旗下的300多家公司,超过3000亿的资产被疯狂甩卖。曾经高达47亿收购的文思海辉,最后却以5亿的价格甩卖了出去。
之前疯狂购买的行为,加上现在的大肆甩卖,让海航集团因此陷入了债务危机。据悉,到2018年,海航集团的负债总额就高达7500亿。
2020年年初,时任海航集团的董事长陈峰,开始了海航的“自救”行为,为了给员工发工资,
给员工写下了千字的道歉长文,表示工资资金短缺,工资将迟发或者缓发,并为此深感歉意。海航连飞机都卖了,不过21架飞机仅仅售出了50多亿元。不过对于7500亿的债务来说,真的算是“九牛一毛”了。
对此,可能就有人会问了,一年营收高达6000亿的巨头公司,会这么容易倒下吗?其实,这看似高额的营业收入实际利润仅有10.78亿,甚至还比不上一家中等公司一年的利润。
所以说,现在的海航,空有一副“第二大民企”的头衔,却早已“病痛缠身”。从曾经的万亿巨头,到现在甩卖资产自救,这样的变化令人唏嘘不已。
世间之事,总以成败论事,或许盲目扩张为海航埋下了隐患,就此让其满盘皆输。如果海航扩张盈利,或许世人又会感慨,海航的魄力,造就了他的庞然大物。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