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环球时报和环球网报道,中国产的智能手机近年来成功打入印度市场,广受印度人的喜爱。而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发生以来,中印关系急剧下滑,印度政府开始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并开始重点打压在印度的中国企业。然而,这种努力可能是徒劳的,美媒近日在一篇报道中指出,印度人对于中国手机的喜爱程度,已经超越了任何政治紧张。
自2020年以来,在印度政府的打压和严密审查下,中国企业在印度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过去几个月,印度政府更是加强了对三家中国手机企业的审查力度。然而,一些专家表示,印度要想完全将中国的智能手机赶出其市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显然,目前还没有其他接手者能够取代中国手机在印度的地位。
据报道,小米、vivo和OPPO这三家公司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上所占份额高达60%。此前的一份报告显示,印度的手机销量排行榜的前五名中,中国企业就占据了四个席位,其中包括小米、vivo、Realme和OPPO。三星是前五名中唯一一家非中资企业,但即便如此,它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仅有20%,无法在一夜之间将其扩大到60%。此外,苹果公司这些年来也一直在为开拓印度市场制订相关计划,但由于其产品价格是硬伤,对大部分印度人来说太过昂贵,因此到目前为止,苹果手机在印度也只获得了很小的市场份额。
印度一名业内人士分析称,印度消费者最能接受的手机价格区间大约在1万至2万卢比之间,相当于1000到2000人民币。处在这个价格区间的手机,通常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智能手机恰好完美满足了这一条件。小米等中企自进入印度以来,积极开拓线下市场,入门级和中档手机种类齐全,价位主要在几百元至一两千元之间,性能还比其他品牌同价位的手机要优秀,吸引了不少印度顾客的青睐。近一两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在印度加速普及,各大企业纷纷抢占市场份额,竞争日益激烈,而中企通过实现本地化生产来压低价格,继续保持着自身的优势。
而这种现状让印度政府不乐意了。去年年底,印政府就曾对小米和OPPO等企业进行搜查。今年2月,印政府又搜查华为公司在该国的多个办公场所。两个月后,印度执法局冻结了小米500多亿卢比的资金,称其“违反外汇管理法”。5月底,印政府被曝正在审查500多家中企的账目。本月早些时候,印度执法局在全国44地突击搜查vivo工厂,声称要调查其“不当财务行为”。
而美媒指出,印度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几乎没有对印度消费者的行为造成太大影响。中国商品的实际销量并未减少,继续主导着印度市场。印度人对物美价廉的中国手机十分喜爱,这种喜爱已经超越了任何政治紧张。尽管印度本土厂商也曾推出一些价格实惠的手机,但都未能赢得印度消费者的青睐,这些尝试大多以失败告终。业内人士说,比起印度本土制造的手机,中国智能手机性能要好得多,而价格只是略高一点点,这种情况下,顾客自然还是会选择后者。
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印度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其经济实现所谓的“去中国化”,试图在经济上“与华脱钩”。在莫迪的带领下,印度政府大力发展“印度制造”,试图取代“中国制造”,最终实现所谓的“自力更生”。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生产的商品几乎充斥着印度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去中国化”政策到现在为止并没有取得任何明显的成效,相反,印度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还有所上升。2020年,中国重新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超越了美国。2021年上半年,中国与印度的贸易额同比上升了62.7%。种种迹象都表明,印度政府的想法太过天真,印度经济很难真正意义上与中国“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