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b2b网站大全_网址大全_最新外贸电子商务免费信息平台-b2b网航
当前位置:b2b网航 » b2b商业资讯 » 新闻头条 » 文章详细 订阅RssFeed

叶里飞花2

来源:网络 作者:网友投稿 浏览:126次 时间:2022-05-22

互联网对现在的人类社会来说,就像初火对于原始人类一样。

它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全新的规律。但你跟一个饿坏了的原始人说规律,它听不进去,只会想大口啃生肉,这就是很多现在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这个东西它超越了时空限制,现实里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可能在网上一秒认识了。加上它的覆盖范围实际上将近是整个社会,那么它是需要一套基于它的这种即时、快速、直接的物理现实的新的社会规范的,但是我们现在并没有这么一个东西。所以现在的网络社会实质是一个双层结构,互联网的物理规律加上现实社会的认知规范。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进入互联网,ta就进行了一次扮演。ta所成长的现实,ta的社会关系决定了ta的认知,而进入互联网这一过程把ta从现实社会关系中撕裂,所以ta可以在互联网上有选择地使用这些认知,这就是“扮演”。

大多数时间我们实际上是在用个人现实成长过程中习得的常识和认知去审视在网络社会里的事件。互联网厂商喜欢说抓痛点,因为网络可以把大量有共同“痛点”的人聚集在一起。但这只是第一层,这只是最浅显的,基于互联网基本规律的,对于物品和人之间关联的思维。

真正涉及到“人与人”的是另一层,是活生生的不同的人的基于现实的社会规律,所有带有社区性质的互联网群体都在这一层。我们刚才说到“扮演”,你很可能猜得到,当你决定用“社区”来形容某一个群体,它代表的是什么——是生活。不是现实生活的生活,而是基于现实认知和个人关切的,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任何一个网络社区的存在,都是特定环境下,拥有共同特点的完全不同的人对于某些内容的共同投入。

综上,如果我把很多人的共同“痛点”,自大地扩大化为标签对一个群体进行标注,当然这样是很可行的,在商品和广告上是很有效率的,那我最后也只能得到那个方向上的“顾客”。如果我想做的是更深的工作,运营一个社区,那我就必须考虑到关注我的内容的用户,他们本身是活生生的人,我的内容和用户的目光之间不是一次性的关系,我必须考虑到我的内容反馈回用户,他们的感受。

前后两者的差别大概就像是:前者是食堂打菜,瞥一眼,顺眼就吃;后者是买房,是打算找一个长期停留的地方,所以必须谨慎。

当我运营的内容里同样包含“人”的时候,这个事情就更复杂,但是在我看来也更简单。因为人与人之间是会共情的,作为内容的人所创造的成果会映照在用户心里,在用户之间来回反射。所以我必须考虑到承载我内容的“人”同样也是社区居民,那我就不能以商品的角度去看待他们。

所以互联网运营首先必须弄明白运营的内容是什么,是商品还是内容,还是人创造的内容。其次是目标是什么,是谁。纯粹逐利也可以,但是我要有一个清醒的纯粹逐利的态度,要搞明白是作为顾客的用户更有潜力,还是作为社区住户的用户更有潜力,我得思考这个东西想明白我的用户大概是什么群体,大概基数有多少。

最后,就目前的观察来看,把顾客社区化是可行的,我们现在叫流量池运营。至于把社区用户顾客化嘛hhh,现在就有鲜活的例子,我们叫它Asoul-Offical。结合上面说的网络社区是对“生活”的某种理想化想象,你就知道为什么这是很困难的。如果把你现实生活中居住的社区,每家每户都分出个一间屋子当店面,你们整个社区变成某种商品的卖场,你会开心吗?这几天有个俩很让人难受的词,提纯和结晶,实际上很准确,因为这就是从社区用户作为“人”的多样性中剥离出特定的某种需求,再进行精准营销。

所以我们那句“以人为本”真的是一条真理。最重要的当然是把人当人,要尊重基本权利,其次是你对人或人群有所思考有所理解,不要无视情感。

当然,不要把自己当上帝,不要忘了自己也是人,很多很多的误会和悲剧就是从第一丝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喜悦开始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网友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www.b2bwh.com/artinfo/279539.html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