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5G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波信息技术与行业领域的有机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体现在教育发展领域,就是越来越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在高等教育方面,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疫情“大考”,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一次重要契机,检视着我国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走向教育强国的路上必须经过的教育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发展驱动高等教育创新,不仅是利用教育资源的持续投入来驱动,更需要从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发展举措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需要思想观念的转变、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发展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驱动大学教育教学创新
发挥信息化教育教学的优势,以信息技术驱动高校教育教学创新,需要坚持不懈地注重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强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创新。
教学文化营造教育创新的氛围。理念转变又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高校要高度重视有利于教育创新的文化建设。注重利用好“教学节”“教学创新奖”“名师工作坊”“种子教师示范课”等教学文化营造活动,在广大师生中形成“重视教学、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和“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广大教师具有从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融合课程教学的能力,广大同学具有网络环境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资源建设保障教育创新的供给。实现教育创新,需要有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供给。高校不仅要独立建设、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这是高校的核心产品,也是高校教育水平的真正体现,同时更要有开放的思维,协同的意识,共享的措施,加强协作,共享资源。只有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处理好共享使用的关系,高校教育教学才能体现自身的教育核心竞争力和独有的教育实力与教育影响力。
在线教育推动教学模式的创新。在线教育不能简单地将线下实体课堂复制成网上直播课堂,而是需要多方面、多渠道、多手段、多内涵的混合式教学,必须以需求来驱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新。在线教育的本质,需要鼓励教师进行课堂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和学习活动设计,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布置适度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网上小组协作学习、班级同学互评互助等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活动,切实提升在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真正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实现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学习过程跟踪、学习效果评价和个性化资源推送,探究规模化前提下的个性化教学。
信息素养构建教育创新的生态。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教育创新的生态。致力于构建信息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连接、共享、自主、开放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育人生态,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该鼓励教师形成课程团队,发挥“头雁效应”;同时可以设置“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教学研究项目,组织专门的经费进行立项资助,以“集团化协作”模式遴选重点,树立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带动教育创新生态的构建。
教育创新本质在于探索教育强国之治
问题导向,提升教育治理水平。高校要充分利用开展在线教学行动的机会,提升高校育人水平、优化内部治理,从教育理论、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教学环境和信息工具等维度进行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完善和创新。大学应充分发挥教育智库的功能与优势,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战略功能,推动出台一系列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案等,形成面向重大公共事件的“互联网+教育”的中国模式,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