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是一件大事,但灌溉制度的建立是一件难事。因此为了不破坏土壤结构,并且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段内使土壤中卦的总量达到动态平衡,要合理制定灌溉制度,以达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膜下滴灌可使根系土壤脱盐,脱盐土层仅限于浅根系,但无法将盐分从土体中淋洗去除。一旦灌溉水分短缺,下层的十壤盐分可随蒸发向上移动,产生十壤表层积盐。如果连续多年滴灌种植,土壤始终处于积水状态。
因此农田土壤盐分仅通过节水灌溉的方式淋洗和迁移是不够的,必须与一定的排水技术相结合。在盐碱地上应用滴灌时,如何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使得灌溉水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又能保持一定的淋洗水量对土壤盐分进行淋洗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滴灌的灌水特点是高频少灌,只湿润作物根层,在高蒸发量的作用下,土体盐分容易向表层移动;在缺乏足够的洗盐水量时,导致表层土壤返盐、板结现象加重。
(1) 调整农业耕作方式可以采用深耕(25cm以上)、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地等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表层结构,减轻土壤盐渍化状况;其次还可以通过覆膜、秸秆覆盖等措施有效抑制盐分在表层土壤的累积。
(2)调整灌溉方式作物生育期适当增加灌水定额,可以有效增加脱盐效果;作物非生育期可以采用冬灌或者春灌方式,淋洗表层的土壤盐分;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区,还可以配合暗管排水措施增加土壤排水和排盐量,减轻土壤返盐问题。
(3)土壤改良方式”增施有机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透水透气性,减轻土壤板结和返盐问题;另外可以施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胶体吸附性离子的组成,从而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如施用石灰、硫黄、腐植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