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了解到,近日,《2022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发布,今年运营里程年底将超过805公里。
昌平线南延一期(清河-学院桥),线路北起清河站、南至学院桥站,全长8.2公里,全部位于海淀区,均为地下线,全线沿京新高速、小营西路、八达岭高速、学清路、学院路敷设,设站5座,建成开通后可与京张高铁、13号线、15号线实现换乘。16号线(玉渊潭东门-榆树庄),线路北起玉渊潭东门站、南至榆树庄站,全长14.2公里,设站10座,线路服务于丽泽金融商务区、北京丰台站、丰台科技园等重要城市功能区。今年还将启动6号线南延、M101线等2条(段)线路共21.1公里前期工作,确保6号线南延、M101线年内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今年还将实现19号线北太平庄站、平安里站、太平桥站、景风门站等4座车站及6号线苹果园站A口、8号线天桥站B口、16号线农大南路站A口、17号线十里河站K口等4个出入口开通投用。
北京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按照《2022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今年轨道交通建设将深入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总规描绘的蓝图谋一域、落实点。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将更加注重“站城融合”,让轨道交通出入口更好地融入周边建筑、街区,增强轨道交通服务的便捷度和公共交通出行的吸引力。积极推进“四网融合”,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区域快线与城市轨道交通在重要枢纽节点的同站换乘,形成京津冀互联互通,中心城区与新城轨道交通高质量网络化运营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相融合的智慧轨道交通建设,以大运量线路、“新场景”、“新基建”等技术的运用提高轨道交通网络运输效能,提升轨道交通换乘的舒适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