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传视频中看到,浇水的区域是在已经出土的秦兵马俑存放处的后方,是一片还未开始发掘的地面,几名工作人员正拿着洒水壶浇水,在四周的观看走廊上还有很多游客。
马主任20日告诉记者,视频中浇水的区域是一片工作区,主要进行一些修复和科研工作,来来往往行走的人很多。马主任说,工作区的地面不浇水的话,时间一长就会裂开,从而产生很多尘土,加上工作人员走得多,踩得多,稀松的泥土导致尘土飞扬,既不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和游客的观赏,也对陶俑,尤其是已出土的彩绘陶俑造成较大的损害。 浇水的目的主要是防尘,保持地面的潮湿,让表面的泥土固化,不容易让尘土飞起来。
工作区下面埋藏着还未出土的兵马俑,有网友担心浇水会对地下的这部分兵马俑造成损害。对此马主任回应,由于毛细效应,水分在土壤中会不断地向上迁移和蒸发,导致土壤疏松,浇水能保证土壤上部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起到一些保护地下兵马俑的作用。
根据从马主任处了解的情况,浇水周期和浇水量其实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都是根据实际的情况,人为判断的,浇水的目的是希望土地的表面湿润能够不起尘土,并不是想要把泥土浇透或者是把泥土 泡得稀烂 ,所以浇水周期的长短一般都是取决于泥土的湿润程度,,其实这些工作人员已经给这些地面浇水很多年了,只是最近才被网友们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