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抵制后断供”?印度没完没了:中方别想得到一颗洋葱!据外媒9月20日报道,印度新德里宣布将不再对中方等国出口洋葱,理由是今年以来,印度国内洪水等自然灾害不断导致洋葱产量锐减,如若不停止出口,那么必然会使本国洋葱价格暴涨。实际看来,新德里所谓的禁止出口无非是想给中方添堵,毕竟长久以来,洋葱也是中方向印度进口的农产品之一,有网友表示,失去印方洋葱供应,中方是否要面临“洋葱危机”?其实不然,首先,洋葱并不是中方民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况且我方国内也有一定产量,即使印度完全“断供”,也不会导致洋葱价格暴涨。
而马来西亚、孟加拉国显然才是这场“断供”之下最大的受害者,于他们而言,洋葱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由于印度洋葱在价格和产量上均占有一定优势,因此上述国家十分依赖印度洋葱。目前,孟加拉国等国只能忍受洋葱价格暴涨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而消费者最终将为其“买单”,值得一提的是,同样受到利益损害的还有种植洋葱的印民。
按照正常的市场规律,供小于求必然会导致货物价格上涨,这也是对相关从业者的利益回馈,而印民不仅要承担作物产量锐减的损失,同时这样的损失根本无法从单价上获得弥补。而如果洋葱价格如愿上涨,这种最受底层民众欢迎的食物也将成为奢侈品一般的存在,疫情之下,印民温饱已经成大问题,失去洋葱将使其生活更加艰难,这其中颇有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辛酸!
对于印度时不时搞出的“断供”或“抵制”,我方已经习以为常,此前,由于印军在争议地区与东方大国有过“肢体冲突”,并且并未占得便宜的情况下,当局便煽动国内进行抵制东方制造的运动,但是最终这场闹剧为期不过十天就潦草收场,因为彼时印度多家企业在失去中方原料及零部件的供应下已经无力维系,印民日常生活也受到极大影响。
实际看来,印度当局下达的种种限制性举措,其目的都是为了转移国内民众注意力,毕竟疫情的失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对峙地区形势也不容乐观,莫迪并没有足够精力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只能通过不断制造外部矛盾撇清自己。实际看来,这只会让国家社会更加清晰地看清当局跳梁小丑一般的嘴脸,对此,读者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参与讨论!